广饶县的暑假有点不一样!大码头镇的萤火虫学堂里,孩子们笑声不断,手里拿着自己做的飞机模型,眼睛亮得像星星。大学生志愿者带着航空知识走进乡村,让孩子们第一次摸到飞机的“翅膀”,这事儿可真够带劲!
大码头镇的萤火虫学堂是啥?简单说,就是个给乡村孩子准备的暑期乐园。今年广饶县一口气开了30处这样的学堂,找来100多个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志愿者,服务了1000多个孩子。目标很明确:让留守娃的暑假不孤单,还能学到新东西,玩得开心,长见识。
走进学堂,气氛热闹得像过节。东营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的志愿者们带着一堆飞机模型来了,孩子们围着看,个个好奇得不得了。他们不仅展示模型,还教孩子们怎么用3D打印,怎么组装飞机。课堂上,小学生们盯着机身,认真固定零件,调整角度,忙得不亦乐乎。一架架小飞机飞上天,孩子们欢呼雀跃,感觉自己就是小小飞行家。
“做飞机可好玩了!我第一次自己动手,感觉像真的能飞上天!”小学生徐子淼乐呵呵地说。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孩子的心声。平时在学校,哪有机会接触这些高科技玩意儿?志愿者们带来的航空课,讲了中国飞机发展的故事,还教了飞机飞起来的原理。孩子们听完,脑子里好像真种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。
为啥这学堂这么火?因为它不只是看孩子,还想让孩子学到真本事。大码头镇的学堂有三招:红色教育讲爱国故事,法治课程教规则意识,科技活动点燃好奇心。这样的组合,既管住了留守娃的“空窗期”,又让他们的暑假有了新花样。数据显示,今年广饶县的萤火虫学堂覆盖了1000多个孩子,课程从课业辅导到手工、书法、航模,样样都有,真正让乡村娃的暑假“活”了起来。
志愿者任业宁说得很实在:“我们不光是帮家长看孩子,还想让孩子们有点兴趣,学点新东西。”学堂不只是个托管的地方,还有画画、写字、做手工的课。尤其是航模课,特别受欢迎。孩子们动手做飞机,眼睛里满是期待,感觉自己离梦想近了一步。这种活动,靠的不只是学堂自己,还有高校和企业的支持。大家一起出力,乡村孩子的暑假才这么丰富。
说到航模课,真是今年的大亮点。东营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的志愿者们不只带来了课程,还把高科技带进了课堂。团委副书记丰静怡提到,这帮大学生让孩子们接触到平时难得一见的东西。航模课不只是玩,更让孩子们对科学有了兴趣。志愿者高锐说:“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因为这些课,对科技多一份好奇,将来或许真能追逐蓝天梦。”
广饶县的萤火虫学堂还有个特别的地方:模式新颖。他们用“政府出头、志愿者出力、社区联动”的办法,把公益教育搞得有声有色。这种模式不只是大码头镇在用,整个广饶县都在推广。其他地方也能学着办,让更多乡村孩子有地方去,有东西学。这不就是个能复制的“码头样板”吗?
学堂的课程安排得很用心。除了航模,还有书法、美术、阅读,样样都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。家长们也高兴,觉得孩子暑假有人管,还能学到新本事,省心又放心。一个家长说:“以前暑假孩子在家瞎玩,现在学堂里有这么多活动,我看他每天回来都特别开心。”
这事儿听起来简单,其实背后有大意义。乡村孩子平时接触科技的机会少,萤火虫学堂把这些机会送到他们面前。孩子们动手做飞机,听航空故事,不仅学了知识,还多了点梦想。谁知道呢?说不定未来的飞行员、工程师,就从这些课堂里走出来。
广饶县的做法,其实也在告诉大家: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。政府、高校、企业、社区一起搭把手,就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成长空间。尤其是留守儿童,他们的暑假不再是“没人管”的空白,而是充满了笑声和希望的时光。
这样的学堂,不只是解决了看护问题,更像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。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,知道了天有多高,梦有多远。以后,萤火虫学堂还会带来啥新花样?孩子们又会解锁啥新技能?这些问题,留给时间来回答,也留给更多人一起去探索。
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